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简介:
第二次反“围剿”陈列馆位于东固中心小学左边,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建筑,这里翠柏蓊郁、环境优美,于1977年由原东固林业站办公楼改建而成。1931年4月,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东固、龙冈一带指挥了第二次反“围剿”战斗。5月16日,红军乘国民党军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1个旅离开驻地富田向东固前进之机,发动猛烈攻击,将其大部歼灭,取得反攻首战的胜利,接着向东扩张战果,15天横扫700里,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以20万大军进攻中央苏区的第二次“围剿”的阴谋。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是:共打垮敌人十三个师,俘虏官兵三万多人,缴获步枪两万多支,缴获机枪数百挺,缴获各种炮五十余门,缴获无线电台十多部,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,为中央苏区发展和第三次、第四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战争胜利后,毛主席写下了光辉诗篇《渔家傲·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,“白云山头云欲立,白云山下呼声急,枯木朽株齐努力,枪声逼,飞将军自重霄入……”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战斗情景,热情地歌颂了第二次反“围剿”的伟大胜利。全馆分四个陈列部分,即“诱敌深入,退却到根据地作战”、“准备反攻,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”、“慎重初战,痛快淋漓打破‘围剿’”,“继续努力,把革命推向全国”。馆内陈列着各种重要革命文件和遗物,共计200余件。全馆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,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。馆内的讲解员将详细讲述这段历史。
大乌山简介:
大乌山,位于东固东南方15公里处,与兴国县分水交界,海拔1204.5米,是青原区境内海拔最高的一座山。
大乌山巍峨挺拔,高耸入云,终年云雾迷蒙,狂风劲吹。站在大乌山山顶,方圆百里之内的绮丽风光尽收眼底。大乌山山巅之上有座古庙,相传建于唐代中宗神龙元年(705年),由于年代久远,历经沧桑,毁建数次。整座庙宇全用花冈条石砌成,规模壮观。正栋为玉皇殿,殿内佛像陈列,有钢铁铸的,有石凿的,有木雕的,还有陶制的,其貌庄严,威武神气。右为观音殿,神台上的观音娘娘坐于莲花之上,双手平摆于膝,相貌慈善。左为罗汉殿,十八罗汉各开笑口,形态不一。
大乌山的命名有有两种说法:一是远望大乌山,乌蒙蒙的一片,所以,人们就叫它“大乌山”。另一种,就是明洪武翰林学士解缙在山上庙里过夜,大风吹灭了蜡烛,庙里黑乌乌的,他开玩笑说:“现在不是名(明)山,而是变成了乌山了。”于是,人们就戏称它为“乌山”。
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游历到此,惊叹于大乌山的雄奇,题写了“永镇江南”四字匾额;明朝进士邹元标也留下了“乌山仙境”四个字的珍贵墨宝;遗憾的是一些代状元吉水人解缙题写的“捷足先登”牌坊在清末坍毁,仅留遗址。
大乌山之所以香火鼎盛,主要是源于一个“风雨洞”的神话传说:洞内常年寒风袭人,细雨霏霏,人站在洞口冷得不得了。相传建庙时,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从这个洞口涌出。庙建成后,有个小孩在洞口玩耍,突然被一阵旋风卷入洞内,就再也没有出来了。人们怕再出意外,就把洞口封死了。大乌山遐尔闻名,每天都有不少游客不辞辛苦地攀登大乌山,饱览其雄伟的身姿和旖旎的风光
革命烈士纪念塔简介:
这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东固乡政府东北面的小山顶上,距东固乡政府0.5公里。1961年建成时是一位身着军装,头戴军帽,背斗笠,持钢枪,目视前方的红军战士,1964年改建成此塔。革命烈士纪念塔呈八角形,分五层,上小下大,平顶;顶层四面有四个五角红星,塔身正面向西,中嵌汉白玉,上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“无上光荣”四个镏金大字,右字“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”,左书“毛泽东”。塔中座前横列三个谷穗状花圈,塔基八面用汉白玉镶嵌,典雅朴素庄重。登塔之路,由下而上分7队105级,两旁之栏杆顺路而建;塔四周山坡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,显得革命烈士纪念塔更加雄伟壮观、肃穆,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万古不朽,永远长青。
早在1926年,东固就成立了党的组织,开展了农民运动,建立了革命武装。革命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,东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在革命战争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429人,为了革命,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,其中有黄公略军长、胡海、赖经邦、曾炳春等一些革命领导人,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,建成此塔。
平民银行简介:
1928年,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,活跃根据地的经济,中共东固区委决定沟通与白区的贸易,成立“东固平民银行”。就是这幢东固老街街道中心南侧的二层楼房,它座东南朝西北,砖木结构,占地面积169.51平方米。当年10月,东固党组织筹集基金3000银元,开办“东固平民银行”,到1929年又扩大基金8000千元,发行纸币20000元,对粉粹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当时,苏区群众非常支持平民银行的开办,纷纷筹集资金,有的妇女还把结婚时用来陪嫁的银手镯、银项链、银耳环、银戒指等往平民银行送……东固平民银行印制了中国工农政权的第一张纸币,纸币分一元、五角、一百文、二百文四种,流通于东固根据地以及邻县地区。1930年10月,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亲临视察。1931年东固平民银行发展为“江西工农银行”,后又与闽西银行合并为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”。1987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方石岭瀑布简介:
方石岭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南部,吉安与兴国交界处。这里重峦叠嶂、幽谷迂回、溪水湍急、山泉飞流,海拔1050米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造就了方石岭几处奇景,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。
飞珠溅玉,声如狮吼,宛如仙女揉布而垂,极为壮观,当地人称为“仙女瀑布”。巍峨刚劲的峭壁暴露无遗,崖底怪石嶙峋,两旁林木繁盛,观之赏心悦目。白云滚滚遮盖远处高山之顶,朦朦胧胧,隐隐约约,看不清对面的山顶。深涧的流水波翻浪涌,大气磅礴。只见一条粗数十围的大瀑布,像一条发怒的银龙,从半空中猛扑下来,直捣潭心,水声轰轰,激荡起阵阵狂风,喷迸出如雹的急雨。
枯水期,瀑布更显秀气,如白帘悬挂,仙女飞舞,秀丽神怡,似绮丽少女出浴,似女仙飞舞。在“银河”中失散的水花,好像还不愿过早地溜走,它们像长了一双翅膀的小精灵,随风飘飞,漫天浮游,好一派壮丽的景象。水花玩累了,便主动打着降落伞飘下来,落在“琴弦”上,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。站在20米开外,仿佛天空下着小雨。如烟如雾的水丝飘在脸上,脖子里,凉丝丝的。不一会,衣服上披了一层水珠,真是美妙、壮观。若在寒冬,悬崖上挂满了大大小小、长短不一的冰溜子,结满了晶莹剔透,形态各异的冰凌花,“已是悬崖百丈冰”的美景,令你大饱眼福。
东固革命烈士陵园简介:
东固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项目之一,占地面积约300亩,总投资约1.95亿元。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划原则,分为一馆三区:一馆即东固革命烈士纪念馆;三区即纪念瞻仰区、碑林雕塑区、烈士墓区。纪念瞻仰区含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塔、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碑、东固革命红色旧居旧址展示馆等;碑林雕塑区含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主体雕塑、东固革命烈士雕塑群、东固革命烈士浮雕墙和诗抄碑廊等;烈士墓区含烈士名录墙和烈士墓等。
东固革命烈士陵园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,目前革命烈士纪念塔于2014年7月进行了重新修缮,台阶、地面铺装和周边护栏也进行了全面的整修翻新,烈士墓区已经建成。烈士陵墓区,占地面积50亩,总投资1600万元,分两期建设,2014年 5 月起建,2015年8月底竣工。烈士墓区由烈士名录墙和著名烈士墓区、有名烈士墓区、无名烈士墓区四大部分组成。烈士名录墙上,镌刻4674位青原籍烈士英名;无名烈士墓区总长30米,主碑高7米,镌刻“无名烈士纪念碑”;有名烈士墓区共安放烈士墓1500座,全部为东固籍烈士;至高处的著名烈士陵墓区,纪念碑高5.8米,宽7.2米,正面镌刻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。曾炳春、李文林、赖经邦、胡海、黄公略、刘经化、段起凤七座东固革命根据地著名烈士墓拱卫碑体。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都特别重视细节的处理,着力做好水土保护、整体绿化工作,打造出了庄重、肃穆、优美的陵园环境。